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乡愁 >

乡愁余光中

时间: 如英2 乡愁

  余光中《乡愁》在一静态的情境中创造完成,所表现出的乡愁情感具有普适性、共通性。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乡愁。

  乡愁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英语版

  When I was a child,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Linking Mum at the other end and me this.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When I grown up, I remained homesick,but it became a ticket by which I sailed to and from my bride at the other end.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Then homesickness took the shape of a grave,Mum inside of it and me outside.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Now I’m still homesick,but it is a narrow strait Separating me on this side and the mainland on the other.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乡愁赏析

  在谈余光中乡愁诗之前,简要扫描余光中的人生轨迹,以及给出评判诗歌的有关艺术标准。我们先看看余光中人生轨迹和创作历程的概况。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在四川度过,抗战后回到南京;母亲是江南人,故又自称“江南人”。1947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出版现代诗集《舟子之歌》;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1958年、1964年两度赴美国进修、讲学,获爱荷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返台后在台湾多家大学任教;七十年代中叶至八十年代中叶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自1985年起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根据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余光中诗选》对余光中诗歌创作时期的划分,共有大陆时期(1949年以前),主要诗歌作品有《羿射九日》、《扬子江船夫曲》等,散见当时厦门等地报刊;台湾前期(1950—1974年,期间两度赴美),主要作品是诗集《舟子之歌》、《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钟乳石》、《万圣节》、《五陵少年》、《天狼星》、《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等;香港时期(1975—1985年),主要作品是诗集《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紫荆赋》等;台湾后期(1985年—),主要作品有诗集《梦与地理》、《安石榴》、《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

  余光中是台湾现代诗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和十分特别的人物。说其重要,因为他是台湾现代诗三大诗社之一“蓝星”的发起人及《蓝星》诗刊的早期主编,经历并参与了台湾现代诗发韧、成长及蜕变的全过程。至目前止,在前后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余光中创作了数百(也许近千)首高质量的现代诗,出版了至少十八本诗集(至1998年);说其特别,原因是余光中在台湾现代诗人中,是上世纪五十、六年代“全盘西化”滚滚的浪潮下,第一个觉醒并回归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大家诗风;再者,余氏“左手为文,右手写诗”人称“诗文双绝”,同时在散文、评论包括诗歌理论等方面成就卓著;作为英文系的毕业生及后来的英文系教授,其在英美文学(包括诗歌)翻译方面更是成果丰硕。笔者认为,余光中对台湾及中国现代诗的贡献,无论是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树等方面,到目前台湾现代诗人中仍无人能出其右。

1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