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醉翁亭记 >

醉翁亭记的主旨

时间: 如英2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作者寄情于山水闲适优雅情致的精彩浓缩,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醉翁亭记的主旨。

  醉翁亭记的主旨鉴赏一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但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自己内心深处和灵魂里面的痛苦与不满。从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时的遭遇来看。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莫须有”罪名:庆历五年夏秋间,谏官钱明逸据流言弹劾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蓄谋侵吞张家财产;猝不及防的欧阳修百口莫辩,被下到开封府审讯数月,最后虽以‘券既弗明,辩无所验’(《谪滁州制诰》)结案,欧阳修却就此被革职外放滁州。表面上是欧阳修因为所谓的生活作风问题而受罚,实则是因为他支持“新政”而被贬官。落去朝职,贬放滁州,这是作者第二次被贬。

  欧阳修因范仲淹的政事牵连而遭贬,其仕途不顺,政事失利,其乃人生之大不幸。他内心的抑郁、惆怅、苦闷何以解除,唯有借酒浇愁,一醉方休万事休。大人物有大事情,大事情会带来大烦恼。试想,欧阳修的愁苦,岂能一方山水所能消解得了,倘若他有苏轼的旷达、豪迈,在众人欢乐之余,偶得片刻安宁之时,斟一壶小酒解满腔愁情,真乃是真实人生啊.我们不能把名人、伟人捧到天上,让他们与神仙媲美,方可表达敬慕之心。其实,名人也是常人,唯有让其与泥土亲近,方可更显其魅力无限。所以我方认为,众生欢乐背后隐藏着太守的辛酸与痛苦。

  醉翁亭记的主旨鉴赏二

  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直言敢谏,屡遭诬陷和谪贬,但由于他的政治文学才能被王朝重视,又屡被启用。文章使他屡遭谪贬,文章又使他名扬天下,他因此而自负,自乐。

  有一次,他的同榜进士刘凝之弃官卜居庐山,他以《庐山高》相赠。当时,这首诗极负盛名,他曾对其子说:“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之,惟李太白能之。”还有一次,他称自己的诗“则子美(杜甫)不能为也。”他自称自己的诗在李白杜甫之上,可见他当时多么自负。

  他不但自负,而且自得其乐。无论官场得意还是失意,只要得了好句,他便十分自得。

  景祜三年,他被贬到峡州夷陵当县令,在《戏答元珍》一诗中写到:“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此诗含蓄地表达了他正当大有作为之时却遭谪贬的郁闷心情,可是他得了这两句好诗,十分自得。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大凡写文章的人都能理解这种心情。

  政治和文学是欧阳修的两大成功之所,政治上失意之时,饮酒作乐、游山玩水,抛却清高与自负,与人同乐,都是一种无奈,一种排遣抑郁的方式,只有“述文”才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只能以此为乐。知人论世,知人论文,从欧阳修的地位、性格以及被贬的遭遇来看,说《醉翁亭记》的主旨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是有道理的,说它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却毫无道理。

  醉翁亭记的主旨鉴赏三

  欧阳修心胸豁达,在政治生活受挫时,也很能自得其乐。

  1045年,他因被人诬陷而贬为滁州太守时,写过《啼鸟》一诗,诗中写道:“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鸟)宜可憎”。无奈“春到山城苦寂寞,醉于花鸟为友朋”。从这里可以看出,醉翁哪里是醉于“山水之乐”“与民同乐”,分明是一种无奈,一种对抑郁的排遣。他还写道:“可笑灵均(屈原)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欧阳修虽遭谪贬,心情郁闷,但却不愿像屈原那样忧郁自戕,以死酬志,而是无可奈何也快乐。欧阳修也不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因为他在遭贬之时选择了其独有的生活方式排遣抑郁,没有一蹶不振,没有死守忠贞、沉积忧郁而自伤自戕,才留得了青山,才有以后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更加辉煌。

  1045年,欧阳修升任扬州,离开滁州时曾写道:“文章太守,挥毫万章,一饮千钟。”可见,他在滁州最大的寄托,最大的乐趣,恐怕就是写文章了。

  同是被谪贬,有人抑郁不振,虚掷光阴,欧阳修却“诗穷而后工”;同是游山玩水,别人游玩了也就完了,而欧阳修却在游玩之时排遣了抑郁,游玩之后写出了千古文章。不难看出,欧阳修这篇《醉翁亭记》的点睛之笔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试想想,当欧阳修酝酿并写出《醉翁亭记》的美文时,心中该是何等的“醉”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谁?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两句把欧阳修那种傲视一切的自负,那种写了美文美句的自醉,那种不甘寂寞的无奈,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

  醉翁亭记的主旨鉴赏四

  文章开头在交待醉翁亭环境及命名由来之后写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则醉。”此一醉;

  一醉之后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此二醉;

  在“滁人游”、“众宾欢”时,“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此三醉;

  再看看第四醉——宾客随从太守归后,课文不厌其烦地道:“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此处用鸟、人之乐作铺垫,来衬托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一醉一醒构成极工整的对偶,揭示文章主旨。

  再说“与民同乐”的思想只不过在“醉能同其乐”的第三醉中体现了一点点。因为“滁人”算“民”,那些与太守在一起游玩的恐怕是些幕僚、迁客骚人等附庸,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中可以看出,醉翁说他们是“人”,而不是“民”,因此第三醉只能用“与人同乐”来概括。第三醉尚且不能用“与民同乐”来概括,全文主旨就更不能用“与民同乐”来概括了。

  醉翁亭记的主旨鉴赏五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判断句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