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最好的杂文欣赏

时间: 超财2 杂文

  杂文是一种议论时事的文体,好的杂文能推动社会的变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好的杂文欣赏篇,希望大家喜欢。

  最好的杂文欣赏篇1:不应过早把孩子推入竞争洪流

  最近在报上看到了有些孩子因学业成绩稍微不理想,而受到家长的责怪,或是認为无脸面对家长的圧力而选择逃避,自我了断,白白牺牲宝贵生命,实在令人痛心

  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还是在发育年龄,思想尚未完成成熟,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精力体力,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

  希望孩子未来有出息,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这个目标本身没错,但如果认为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在年幼时就推动他们参与竞争,这就错了。

  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家长看不到这些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却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其理由是,社会上竞争大,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看似长远的想法,实际上是短见。

  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如平时的测验比同学多几分,是否考上了名校,成绩排名如何,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导致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有些家长甚至以利诱来鼓励孩子用功,对孩子做了很多承诺,如成绩好便给孩子买大礼物,让孩子出国遊玩等,但是当孩子的成绩不夠理想时,就不想实现过去所答应的诺言。

  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某方面达不到家长或学校的要求时,那股压力把他们压的喘不过气,幼小的心灵又得不到亲人的谅解与关怀,內心深处忧郁,情绪自然傾向极端而做出不可勉救的举动。这都是平常过早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培养孩子视竞争为首要任务的结果。

  最好的杂文欣赏篇2:谁来拯救“童工”的未来

  近日,江苏“常熟童工”的视频引发强烈关注。对此,舆论场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雇佣童工绝对不能被文明社会所容忍,这完全是老板无良与监管缺位的结果,必须把这些孩子解救出来,送回父母身边;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不能简单站在道德高地谴责,把他们撵回家生活更苦,“送回去肯定还要出来”“出来打工起码有肉吃”。《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5日05版)

  前者批评后者是软弱妥协,后者指责前者是同情泛滥,观点虽然截然不同,但都是爱憎分明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归结到一点: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救助这些孩子?停留在道德谴责与法律处罚,自然远远不够。不解决根源问题,摁下葫芦还会起来瓢,童工现象难免会反复出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既治标又治本呢?

  一方面我国对保护儿童早就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监管不力和惩处力度不够、企业犯罪的成本较低导致了用“童工”现象屡禁不止。建议应该加大对使用童工的惩治力度,务必让使用童工的企业受到更大的处罚。

  另一方面童工的出现也是值得同情的,早期的辍学、家庭的窘迫、监护人的无知等都是导致这类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自身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身边有一个友爱的社会环境,还会出现童工的出现么?

  总之。要杜绝童工的出现,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的协助。

  最好的杂文欣赏篇3:走进光棍节

  一年一度的光棍节如期降临人间。无论从过去鲜有人谈论的市井侩事,到如今铺天盖地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海量报道,抑或是议论光棍话题较多的是大学校园,俨然已经成为广大的“剩男剩女”的一大快事。有兴奋的,有萎靡的;有高兴的,有失落的;凡此种种。简言之光棍节的到来注定让自认为是光棍的饮食男女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光棍节既非土节又非洋节,据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九十年代南京高校,是一种校园趣味文化的产品。1月1号是小光棍节,1月11号和11月1号是中光棍节,11月11号是大光棍节。一般说起光棍节,都是指11月11日,其来源就是这一天有连续4个“1”,个个都是“光棍”,形象地表达了“形单影只、形影相吊”的意思。

  光棍节的出现,其实并无实质性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节日以我们平常人通用的爱情逻辑来解释,那便是因为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饮食男女,出于对社会变革翻云覆雨般爱情观的演变,以及各种各样对整个社会的世俗态度。光棍节其实只是存在于独立个体的一种无意识的自然感官的东西。这一天的到来,其实和其他很多节日一样,存在与否,就看自己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从恋爱到婚姻,也是看你的意识态度,只不过婚姻被赋予了道德和法律的牵制。

  每年光棍节,大学里的“单身贵族”都要好好庆贺一番,到时会有各种联谊会,十分热闹。《单身情歌》成为这一天的热门歌曲,大学生借它唱出自己的爱情宣言——“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校园里“光棍节快乐”的短信或祝福语满天飞,QQ上见面的第一句招呼往往也是“光棍节快乐”,论坛上也会出现大量关于单身话题的贴子。有这样一条流行短信:“光棍节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等什么?”

  “吃”自然也是少不了的。4根油条加1个包子是光棍节的吉祥物——四根油条就是“11·11”中的四个“1”,包子就代表中间的那个点,贴切地代表了“11·11”这个日子。糖葫芦是这一天的“宠物”,因为糖葫芦吃完以后就剩一根棍,正好是“光棍”。有人戏言:“吃了糖葫芦,‘光棍’变‘光贵’!”

  随着一批批大学生告别校园,光棍节也流传到社会上,被一些社会单身青年所接受,如今光棍节已经成为都市年轻人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天,几个单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谈心,或K歌泡吧,或疯狂购物,尽情狂欢,体会“只羡光棍不羡仙”的感觉。光棍节的热闹聚会,是年轻人渴望爱情的一种热烈表达。据悉,社会上也有年轻人特意将婚礼定在这一天,就是为了赶上4个“1”的吉利,希望这“一心一意的爱,一生一世的情”能带给他们幸福。

  应该说,光棍节这一个性十足的节日,为校园文化增色不少。它反映了单身大学生的自我调侃和无奈——“光棍乐,光棍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光棍苦,光棍苦,已是二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其实大学生也不过是想利用这一轻松、幽默的节日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相互倾诉,放松身心,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利用,将节日活动和校园的文化相结合,不仅没什么坏处,还可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有人说,光棍节的流行是一种社会多元化的反映,表明社会越来越宽容,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年轻一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爱情和事业的权衡也变得更谨慎。他们告别了动不动就为情所困的心态,变得更加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他们的爱情观日益理性与成熟的表现。

  世界上思维最为复杂的非人类莫属,而思想最为简单的也非人类莫属。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多样的思维和唯一律思维。他们对自己的爱情观理解都可以不一样。有的认为这无关乎性,芸芸众生甚至认为爱情原来是多么的唯美。更是让少男少女,老男老女、处男cy们为爱而乐不此彼。各种爱情偶像剧、情爱电影、文学作品等也是人们追寻的永恒话题,因为爱情本来就是很不确定的主观感受。不像石头就是石头,我们可以知道这块石头是什么形状,有多重,属于什么类型的石头这些实际存在的参数。

  任何浪漫,甚至烂漫的爱情,基本上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的一种潜意识需要,也就是说所谓的爱情的前提是由性而来。一个人恋爱的动力,大部分由性来支配,这个观点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者很多人来说被认为很武断。因为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可以不同。以至于一百人可能出现两百种爱情观,甚至更多。任何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关乎你是否处于光棍状态,或已结为连理。婚姻是一个法律赋予双方是一对合法的两个个体,然后在一起生活,一起繁衍后代。如果你认为光棍是因为没男朋友或女朋友,主观上部分说明你觉得自己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体,就算有了异性朋友,最后转化为夫妻,那也只能说明从一个光棍变为两个光棍。两个光棍在一起自然被大家认为是二人世界,总认为好事成双,一根筷子夹不起菜,其实人永远是光棍。

  

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