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雨巷 >

雨巷的主旨

时间: 如英2 雨巷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雨巷的主旨赏析,希望对你有用。

  雨巷的主旨赏析一

  诗中的雨巷是悠长而寂寥的:雨打油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徘徊,更显得雨巷的悠长。“我”是个有理想追求的游子,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可这位姑娘却偏偏是结着愁怨的。她是那么高雅,纯洁而又孤傲、忧郁。显得那么清晰而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

  诗人表达了自己了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与找不到是相爱难理想的有效途径的苦闷与彷徨。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丁香是美丽、高洁、孤独而不被别人欣赏的三位一体的象征。这里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实指,对美丽、高洁而又孤傲、忧郁的梦中情人的苦苦追求,却因种种环境的阻扰而难于相遇相亲,难于长相厮守,诗人所期待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那样的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心灵是美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那样的姑娘实在太难找到。另一种是不可及的纯结理想的象征,姑娘就是抒情主人公的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消失了。理想虽然美好,但在颓败的现实中又显得遥远而渺茫。诗人就是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的心情。

  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象征型文学重在寄寓某种意蕴,体现暗示性。姑娘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他有美好的理想、信念,却在这一片潮湿、阴沉、颓败的环境中生存,没有同道者,没有欣赏着,是一种虽美好却又渺茫的彷徨的求索,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待面前,“我”总是困惑的、沉郁的,洋溢着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通过蒙蒙的细雨和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圯的篱墙等环境的渲染和孤冷的内心独白的倾诉,和飘渺而又迷人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幻化意象叠加,深沉地表现出来。在古代你诗歌中从《诗经》到屈原的诗作,已经开创了以香花、美人来比喻象征自己的美德、理想或诗人本身的意象手法。这样的文学意象的作用在于启示人们透过意象表层去体味领悟。

  雨巷的主旨赏析二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雨巷的主旨赏析三

  戴望舒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作品简介:《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作者简介: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诗人。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这些东西在各种网页或是百度百科里面都有详细解释但是好的诗歌是不管在什么时代都能令人共鸣的,具体也就是自己的生活感悟,意。美好的理想,愿望。

1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