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时间: 如英2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的必考篇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一

  一、导入

  孔子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呢?(学生回答: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今天我们就来温习《桃花源记》,希望能有新的收获。(板书题目)

  二、授课过程

  (一)回顾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二)回顾课文内容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板书主要情节)

  (三)检查背诵课文

  1.指名背诵

  2.男女声背诵接力

  (四)分组讨论整理重点实词并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5.近义词

  (五)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归纳成果。

  1.其他小组即时补充完善。

  2.教师指导并做鼓励性评价。

  (六)深入把握课文主旨

  1.展示桃花林及桃源美景图画,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

  2.说一说桃源景色又怎样的特点?(讨论完成)

  景色优美:绿水长流,桃花夭夭,花片纷飞,嫩草芳香

  环境平和、宁静、淡远(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3.展示桃源人宴请渔人的图片,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原话。

  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原话:“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议一议:风景优美,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七)拓展延伸

  1.成语积累:你能找出由本文演化而来的成语有那些吗?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2.巧填对联

  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 □。

  3.写一写: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现在,我们正在为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你理想中的家乡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你的笔描述一下吧。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重点词语,正确翻译重点语句。

  2、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并结合课堂针对性练习,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本课重点词语,正确翻译重点语句。

  难点:对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学过的诗《饮酒》。

  二、重点词语积累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2.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沿着。

  5.行:前行,走。

  6.之:的.

  7.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8.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9.夹岸:溪流两岸。

  10.杂:别的,其他的。

  11.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芬芳;鲜美:鲜艳美丽。

  1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3.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4.甚:很,非常。

  15.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6.复:继续。

  17.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18.欲:想要。

  19.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20.林:代指桃花林。

  21.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22.便:于是,就。

  23.得:发现。

  24.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5.若:好像……似的。

  26.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27.初:起初,刚开始。

  28.才通人:仅仅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才:副词,仅。

  29.复:又,再。

  30.行:行走。

  3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32.平:平坦。

  33.旷:开阔;宽阔。

  34.屋舍:房屋。

  35.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6.之:这。

  37.属:类。

  3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互相通达。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39.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40.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41.衣着:穿着打扮。

  42.悉:全,都。

  43.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44.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5.并:都。

  46.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7.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8.从来:从……地方来。

  49.具:详细。

  50.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51.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52.咸:副词,都,全。

  53.问讯:打听消息。

  54.云:说。

  55.先世:祖先。

  56.率:率领。

  57.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8.邑人:同县的人

  59.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60.复:再,又。

  61.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62.遂:就。

  63.间隔:隔断,隔绝。

  64.今:现在。

  65.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6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67.为:给。

  68.具言:详细地说。

  69.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70.叹惋:感叹,惋惜。

  71.余:其余,剩余。

  72.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73.至:到。

  74.停:停留。

  75.辞:辞别。

  76.去:离开。

  77.语:告诉。

  78.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79.为:介词,向、对。

  80.既:已经。

  8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82.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83.及:到达。

  84.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85.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6.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7.即:立即。

  88.遣:派遣。

  89.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90.遂:终于。

  91.复:再。[1]

  92.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93.高尚:品德高尚。

  94.士:隐士。

  95.也:表判断。

  96.欣然:高兴的样子。

  97.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98.未:没有。

  99.果:实现。

  100.未果:没有实现。

  101.寻:不久。

  102.终:死亡。

  103.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三、文章思路梳理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桃源而复寻的时间顺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四、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明确: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明确: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明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明确: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明确: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明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明确: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明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明确: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明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渔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

  11.“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明确:①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②桃花源中景色很美。

  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附:本课知识点检测试题

  一、方框词释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 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 扶 向 路,处处 志 之。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果 ,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津

  二、重点句翻译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初极狭,才通人。

  豁然 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不足 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