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唐诗 >

渡汉江 宋之问

时间: 适佳2 唐诗

  《渡汉江》 这首诗是宋之问。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唐代】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意思: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渡汉江》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渡汉江》鉴赏:

  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回家乡,经过汉江(也就是汉水)时,写了这首诗.宋之问的家在巩县,汉水离巩县,虽然还有不少路,但较之岭外的泷州,毕竟要近得多,所以诗里说"近乡".诗的语言,极为浅近通俗,但乍一读,仍不免会有疑惑.一个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宋之问却偏说"近乡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询问家人的消息,这岂非有点不合情理?

  要解开这一疑团,必须重视诗的前两句,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线索.诗人在到达贬所后,即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且已持续了半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境如何呢?诗中似未明言,其实不然."近乡情更怯",说明诗人早巳"情怯".对家中情况的一无所知,使诗人的思虑中,增加了不安和疑惧:亲人们是否遭遇到什么不幸呢?空间的阻隔,时间的推移,使这种不安和疑惧,日趋沉重地郁结在诗人的心头.渡过汉水,离乡日近,但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沉重,因为不祥的猜测,有可能即将被证实."不敢问",不是"不想问",诗人也想能尽早知道家人的消息.不过,假如能听到好消息,固然会无限欣喜,但万一相反呢?那么,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岂不将被这无情的消息一下子所粉碎?与其如此,不如听任这模糊不明再持续下去,因为毕竟还存在着一切皆好的希望啊.这种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的心情.大诗人杜甫在战乱中与亲人分离,又音信不通,在《述怀》一诗中,写了这样几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尽管诗人的身份不同,造成音书惭绝的原因不同,但矛盾痛苦的心情却完全相同.当然,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不会人人都有;但这种特殊微妙的心理状态.却是大家都能理解,真实可信的.看似不合情理,其实只是情况特殊而已.

  以上这一思索,理解的过程,可以使我们对这首诗巧妙的抒情艺术,有更深刻的体会.诗人在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