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水调歌头 >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

时间: 淑贤2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苏轼被贬后一个中秋之夜的感怀惆怅之作,可谓是流传千古的诗词精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一:读《水调歌头》有感

  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又是一年中秋节,你们一定要快乐,永远也要快乐!!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二:《水调歌头》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宋代词人苏轼题写的《水调歌头》,读后我的心情复杂,犹如心乱如麻一般,百感交集。因为在这首词中,作者的寓意太深奥了,表面看去,好像只是在说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平安健康,但是再细细琢磨这首词的内容,你就会感到思绪万千,对亲人挚友的思念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这首词的上部分写词人中秋赏月,下部分写词人望着明月思念亲人,蕴含了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

  当我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我体会到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到有些厌倦,所以他渴望飞往一个更美丽的月宫,但是他却经受不住这种寒冷。当我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我体会到词人似乎认为与其飞往寒冷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人。

  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我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与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常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体会到即使两人远隔千里,只要两心相照,对明月的爱也可以把彼此分离的人融合在一起。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因此,只要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两心相照,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虽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同时吸引着词人。但是在相比之下,词人终究还是亲手抹去了那虚无缥缈的幻境,从浮想联翩中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有亲人挚友的人间更温暖亲切。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三:《水调歌头》读后感

  中秋已过,但近日又读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是颇有感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此时政治不甚得意,又与胞弟分别已达六、七年,时值中秋,更加深其对胞弟的思念。苏轼认识到“天上”“宫阙”好是好,但身处高处必要承受冷清孤独。他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想必是更加喜欢热闹的“江湖”。

  好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把这种思亲的怨恨愁绪转移到月亮身上,但也借月发出对人生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问天问月,实际是在问人生,最后找寻到人生哲理,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分别是正常之事,又何必为此过于悲伤呢。

  唯愿远方的亲人身体长久健康,虽远隔千里,但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这是苏轼对亲情的美好祝愿。但也看出了富有才华的苏轼虽怀才不遇,但绝不会沉沦于悲痛之中。他能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我们的人生道路也难免会碰到困难、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

2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