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人与自然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人与自然的散文篇1:人与自然

  “多情总被无情恼”!“千年修得共枕眠”的两个人之间大多数是一方殷殷切切,一方冷冷淡淡。两个人,总是因一个过于麻木而最终使得另一个处世不仁。能彼此拥有一份默契,而互相理解、怜爱、珍惜的少而又少。所谓的“伤害”便如蛇蝎般侵蚀着不幸的那一方。

  幸福的家庭生活,不是来源于身外之物,而是取决于两个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一个家,倘若人与人之间生活不和谐,哪怕家财万贯,也无幸福可言;一个家,倘若人与人之间相处得融洽,即使家徒四壁,却能溢满快乐。万贯家财,不能为人买来快乐的心境,可是快乐的心境,却能让人萌发使家资日益丰盈的动力。

  人的不幸,都是来源于人本身。人与人之间,情深若如鱼与水,情浅能及花与草,那生活皆能平和、惬意。

  当我在离花那么近的地方,为她黯然神伤时,她却毫不为之动容,只管尽情陶醉在,春光无限的堤脚,舒展笑靥,迎风而舞。

  草,得任之舍,舍任其得。

  花,无所谓草的舍与得;亦无所谓自己的得与失。

  它们的怡然,便是自然界最动人的神韵,而我的哀伤,则正为人之最大的不幸。

  人人都劝自己“顺其自然”!

  自然!为万物平和之所在,是人类至高的追求之所向。

  人与自然的散文篇2:人与自然

  人是什么?人自以为自己是特殊的东西,会发明创造,能主宰世界,可谓高级动物也。而在非人的物质看来,人同样是自然滋生繁衍消亡,只不过也是个过程,正常获得和释放能量而已。谁对谁错?只有造物主最明白、最清楚。

  物质的世界本无数,也无量,是人有才,创造了数量这个概念,如:一、十、万、纳米、公尺、光年等等。试问:人占数量如何?百年寿命算个什么,五千年文明又如何,在物质宇宙的发展过程中算沧海一滴吧,可能也大了点,亿万光年还不曾算大的。

  故人说的好:“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灭,相互转化。”果真如此,则人与其它物质相比又有什么特殊性呢?人认为事物总是向它的反面发展,那物质的反面是什么呢?是精神吗?离开了物质,精神可否单独存在?如果物质的反面不是精神,那会是什么呢?有点混沌了吧?有人聪明,这样回答“物质的反面是非物质”。这不是自欺欺“物”又算什么?“非物质”不就是物质灭了吗。“空?空!空。”。当然,宇宙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空”的可能性也是可能存在的呀,而智慧的人又该如何自圆其说呢?历史在发展,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

  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是历史的过程,和恐龙一样,阶段性的。如果说,人有一定的价值,那也只是人圈内所谓的“精神财富”,对人的行为多少会起些正面的或反面的作用,但人必定还是太渺小了,终究不可改变物质世界的总体发展规律。人的现实在于:正因有了知识才愚蠢,正因得了财富才贫乏,正因相互争夺才失落,正因了不断的升职、更换头衔才不认得了自己的颜容……。可人终了还是化作了白骨一堆,再加入烟云。人有七情六欲不假,人的能力与办法也挺大的,总会弄出一些值得庆幸的事情,人的眼前的小小的欲求会得以满足,但灾祸也会不断地降临给人类,如山洪,地震,海啸,星撞,瘟疫,战争之类时常发生。灾祸是现象也是本质,是结果也是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甚或说:人,就是因了灾祸才源生的。进一步来看,由于人的滋生和存在,相对于某类物种的衰退与灭绝,岂不又是灾祸吗?人们肆意采掘、排放、捕猎、乱砍滥伐、甚至投放原子弹等等等等,造成危害,能算是福运吗?人的繁衍和其对地球的无端破坏,不正像那迫害人类的癌细胞扩散吗?小小的地球啊,它在忍受煎熬,它有办法吗?它会怎样呢?

  一切都继续着,发展着,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均顺其自然,不断生息消亡,可爱的人们。

  人生是仓促的,短暂的,来不及擦干泪水,来不及怒火熄灭,更来不及收住大笑就结束了,可爱的人们。

  你渴望富贵,欲求拥有,但获得并非易事,你却不想要地球,可谁能说地球不是你的?这才是绝对的“无中生有”啊,可爱的人们。

  过分的喜怒哀乐忧思悲,只不过是自寻无聊、自伤身体啊!你悠然自得一点好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可爱的人们。

  你这样好吗,神灵给了你身躯和能量,也给了你大自然和爱心,那你就尽情地发挥、潇洒地释放吧,用你全部的热情,拥抱这个世界,体谅你的同类,善待一切,共同和谐相处吧,并且与天,与地,与山,与水,与风,与雾,与动物,与植物,与矿物,与所有的生灵物种——这是我们的大家园,可爱的人们。

  人与自然的散文篇3:人与自然

  800万年前,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人类这种生物。千万年来,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再由原始部落到诸国间的“分天下”······最终,瓦特的蒸汽机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开始。但地球的环境,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满目疮痍。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东中国海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森林是水的保护神。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据研究,森林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滥伐森林,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而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世界河流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那时,人们醒悟会不会太迟了?

  说全球沙漠化似乎太遥远了,但淡水资源呢?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由于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变大肆排放,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大量的重金属变进入了水循环的一列中,使土壤结构破坏,饮用水不合格。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得到的“回复”。

  被称作“干净的天堂”的北极,是不是未受到污染呢?不!科学家表明,在南极,收到的污染远远高于大陆。这儿,北极熊体内脂肪有毒物质的含量是大陆鸟类的几倍!地球上以无一片净土。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酸雨的危害,不仅使鱼虾死亡,还使建筑物受到腐蚀。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刻就是因为酸雨的腐蚀而变的斑斑驳驳。

  当然环境问题不仅是这些,还有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大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看过“人与自然的散文”的人还看:

1.关于人与自然的散文

2.有关人与自然的散文作文

3.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散文

4.人与自然的名言警句

5.人与自然作文5篇

4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