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散文
描写春节的散文篇1:春节回家
春节这几天气候很冷,天空一直飘着雪花,但寒冷不能阻隔人们之间的新年祝福。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三十与大年初一是不出门的,初二就开始出门拜年了。
这天(初二)早上,我对妻子说:“我们去父母家拜年去吧!”,还不等妻子说话,躺在床上的女儿就急忙答话:“恩,好的!妈妈,我们去吧!我早就想去爷爷奶奶家了!”侍侯女儿吃完早饭,我就带上新年礼物,领着妻子女儿打车去了凤凰山。
一路上,女儿都很兴奋。看着车窗外路边的积雪,我在回味着过年的心情。因为每次过年都遇上妻子做透析的时间,所以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家陪父母,过一个开心的除夕之夜了。也不知道父母春节过得是否快乐?虽然除夕的当天,女儿已经打过电话给爷爷了,但我也想去看看老人家,陪父母说说知心话,聊聊生活中的事情。
经过40多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父母的家。下了车,女儿就笔直地往爷爷家跑。见到爷爷,女儿就扑进爷爷的怀抱,“爷爷,新年好!”女儿娇嫩的话语,好让爷爷激动!爷爷抱着女儿,一个劲地说:“你怎么才来看我啊?我都想死你了!”我与妻子站在一旁,看着他们亲密的样子,我们也很感动!这就是亲情的魅力啊!
进了家门,我的妈妈就忙着为我们煮饺子、剥茶叶蛋,妻子也去厨房帮忙,我则陪着父亲与女儿说话。有了女儿的到来,父亲也就不怎么理睬我了,只顾着为女儿拿这拿那,忙得是不亦乐乎!我也不闲着,既然他们不愿意陪我说话,我就自己看电视吧,欣赏春节的快乐气氛!
日子虽然是一天天地好了,但是联系我们的亲情也一天天地浓厚了。我们春节来父母家,不是为了吃点什么,而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平常很难获得的好心情!什么是生活的快乐?在喜庆的日子里,能安心陪陪父母妻子女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事情!
今年的初一与西方的情人节恰巧是同一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看望父母。因为在我与妻子的眼里,只有春节是最重要的。情人节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相爱的人能有一份真诚的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什么情人节呢?有爱的人,天天都在过情人节;如果没有了爱,即使天天拥有情人节,也是枉然!
在吃饭的时候,我才有机会与父母说话。在与父亲的交谈中,知道他老人家近期的身体还很好,我也就放心了。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我也很惭愧!因为平时为了照顾妻子女儿,我就很少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了。好在父母都是很通情达理的人,他们对我的要求就是照顾好妻子女儿,希望我们一生平安幸福!
下午我们又去了岳父家,岳父是个很随和的人,他善于与我们相处。我也很喜欢岳父家的气氛。自从妻子生病后,岳父母一直对我有份歉疚,总是感谢我的辛苦与付出。在闲谈中,我对岳父母说,“你们放心吧!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你们的女儿,不会让她感到半点委屈的!”对我的承诺,岳父母很感动!
家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家就是一种快乐的气氛。我不会因为生活的艰难,就对家失去信心与希望。虽然健康快乐离我还有点距离,但我会尽力去做的,为家人为亲人争取到幸福的笑容。
春节很快就过去了,迎接我的是漫长的日子。在这些遥远的时光里,如果我能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去赢得或许只有百分之一的开心,我也就满足了!我幸福,因为我的家人与我在一起;我开心,因为我的家人理解我做的一切!
描写春节的散文篇2:春节记忆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描写春节的散文篇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看过“描写春节的散文”的人还看:
1.描写春节的散文
2.赞美春节的散文
3.描写春节景物的优美散文
4.春节名家散文
5.描写春节的散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