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才思敏捷。她擅长诗文,通晓音律,精于书画,但却以词的成就著称于世。关于纪念她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李清照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篇1:读懂你-李清照

  你,还在满地落花的细雨黄昏苦苦寻觅么?

  你,还在点滴霖霖的三更时分伤心悲泣么?

  你,还在物是人非的憔悴镜前未语泪滴么?

  ——题记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你曾在一个初夏露压得花太低垂的早晨来到后院荡秋千,突见人影绰绰走进了你的花园,你见自己的衣衫不整,含羞而走,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那时的你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幸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时的你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雅的情趣使你快乐。你与赵明诚对酒当歌,浅吟低唱作诗,伉俪情深,琴瑟和谐,恩爱非常。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你面对自己深爱之人的离别,彻夜难眠,相思之苦难排解,愁亦愁,愁的是寂寞。于是你写下了这首相思之诗,来抒发你对丈夫的深爱之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你在又一年的梧桐夜雨之时,无法安息。你看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泪千行。你身逢国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你苦闷孤寂,无可寄托,若有所失,你多年背井离乡,那颗残碎的心,早已是零乱如许。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的烟雨之中。

  你虽然去了,但是你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爱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丧夫失家的孤独,也又爱国的情感。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尝遍了人生的况味,演绎了一生的妩媚和风情。

  清照,正如这个名子一样,她以一份才气、一份情韵、一份清骨,烛照未来,给后人留下了极高的赞誉。她不仅以一首首清婉流丽、冠绝古今的诗词,装点了文学的大观园,还以勇敢不屈的精神,爱国主义的情怀,以及浪漫坎坷的爱情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我读懂了你————李清照!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篇2: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记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李清照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篇3:李清照,“易安”不安

  淘尽万个英雄汉,盛开一枝女儿花。北宋走向衰微的1086年,山东济南却诞生了一位日后冠绝千古的女词人,她就是李清照。开头两句即为现代诗人臧克家为济南李清照纪念堂所题楹联的上下联集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大概寓含安静、安逸、安稳之意,但纵观其一生,却既不安分,又不安稳。

  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深得家学渊源,十八岁时嫁给长大三岁的赵明诚,公公为赵挺之,任右仆射,是为宰相。无论娘家还是夫家,都是炙手可热的贵族之家,封建礼教的禁锢是很紧的,吟诗作赋,抚琴泼墨,怡情养性,当然是可以的,养在深闺,三从四德,则是必然的要求。

  恬静娴淑,含蓄矜持,当是大家闺秀的风范。李清照却不,来看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不知确切地作于何时,但从动作举止和人物表情来看,所记少女时代的趣事当是无疑的。不管有人相伴无人相伴,沉醉,向晚方归,迷路,误打误撞,好一幅惊慌窘迫之态,虑事毛糙、嬉戏俏皮之野妹子形象,却也跃然纸上。

  端庄内敛,沉稳典雅,应是贵族少妇的标配。李清照却不,她与赵明诚如胶似膝,琴瑟和谐,却有点“出格”了。她有一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这含苞欲放的花怎样呢?“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何其鲜艳!正因为如此,“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于是故意“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是花艳,还是人美?这种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的夫妇逗乐,难为丈夫不说,也本应该是私密的,李清照却无遮无掩,一纸素笺把率性而为,刁缠撒娇的恩爱公开地秀到极致了!

  李清照年轻时不按套路出牌,不安分,嫁入赵家之后不久,便是不安分加不安稳了。

  因为党争,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被罢官,1107年其公公、丈夫先后罢官。此后,他们夫妇二人在山东青州共度了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共治金石的10年好日子。1121年赵明诚复出,但好景不长,因发生“靖康之耻”,北宋于1127年灭亡,他们随宋高宗南渡长江。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南京)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也就是系着绳索偷偷从城墙上溜跑了,使得李清照开始对其心灰意冷。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李清照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连用刘邦、屈原和项羽三个人的典故,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一个妇道人家竟然“不安分”得如同悲壮男儿,感时忧国,慷慨雄健,真是直压许多须眉了。1129年赵明诚在惊慌、抑郁、羞愧中染病去世。此时的李清照已经44岁了,更加地颠沛流离,苦楚备尝。

  那个时代,程朱理学方兴,男尊女卑思想横行,女子改嫁和离婚均被视为有失廉耻,为全社会所诟病。但是,李清照却顶着世俗的压力,将两点都做到了,而且做得痛快淋漓!

  丧失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希望有所依靠,能够安定下来。于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迷惑,便在世人的唾沫中再嫁了张汝舟。

  但不久,她又不怕连座,惊世骇俗地挣脱了这第二次婚姻。张汝舟也是进士出身,南宋时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婚后不久,她发现张汝舟像一个市侩,虚情假意,经常拳脚相加,而且官职来源于谎报举数,实难同他安度晚年,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便经常予以虐待。李清照忍无可忍,便状告离婚。其时,妻子主动提出离婚诉讼之举可是要招来如潮的口诛笔伐的,但李清照顾不得了,而且同时检举了张“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按照当时的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要判处徒刑两年。但李清照毅然决然打起官司,婚离了,李清照也入狱了,所幸她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援手,入狱九天便被释放,结束了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

  此后,李清照不屑与偏安江左又对其诟病的的南宋官僚们接近,更加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在南京城叛乱后虽然对赵明诚心生嫌隙,但毕竟共渡了近30年的美好与艰辛的生活,况且赵明诚未完成的《金石录》是可以传世的著作,于是便殚精竭虑,潜心编撰这部赵明诚未竟之书。后客死江南,至于何地,至今无有定论,享年72岁,也是据考证而得,并无确切记载。

  如果说李清照年轻时不安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青春天性的使然,那么,历经磨难后的李清照依然不安分,则是一种自觉的对家国变故的感怀和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了。尤其是,她的再嫁和诉讼离婚在当时无疑是大逆不道,寡廉鲜耻,但在今天看来,她的离经叛道,却让她的精神风骨更加夺目!

  也许正因为不安分,李清照才会在创作上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师古而又不泥古,涉新而又不流俗,另辟一门,高标一帜,卓然一家,独步一时。也许正因为不安稳,李清照才会在后期的创作中增添了一种昔乐今哀、沉郁悲凉的气息,却又有了忧时感愤、豪健刚毅之表现。

  她以口语入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通俗的口语,却并不淡乎寡味,松散无力,而是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好似信手拈来,却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

  她用白描手法写词,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栩栩纸背。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令人一睹难忘。写惜春怜花,“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绿肥红瘦”,一“肥”一“瘦”,直抒胸臆,新颖传神。

  她用叠字强化情绪,《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14个叠字,节奏急促,情调凄婉,把悲秋自怜的情绪叠加到极致了,“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妙而谐律,出神人化,卓绝千古。

  
看了“关于李清照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

2.关于李清照的文化散文

3.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4.感悟李清照随笔

5.关于鹤的散文

2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