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传统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文化传统对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民族的历史中,沉淀在人们的心理中,从而形成该民族独特的气质、品格、精神、灵魂。那关于传统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传统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传统的散文篇1:传统孤独的美

  记忆说你已走出城市的荒凉,走出了古今中外文化的视野,走出了人类的灵魂原乡。

  看着你清瘦的背脊溶荡于四合暮色,踏歌而去,沉默。你始终是前行的,孤独的,孤独得如此常态。常态的是一种躇满志的力量。

  已不清楚,你从哪条山脉而来,以不属于任何门派的水墨丹青濯醒着千秋古梦。日子像粉墙上的黛瓦,被俗物洗得越发陈旧。而你却日新月异照耀着跌宕起伏的征程。说不出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能这般好?”让人百思。

  (一)痴心绝对

  【红楼梦】在第二回中写道宝玉的痴,是说宝玉挨了打,吃不下疼,便“姐姐”,“妹妹”乱叫,以此解疼,这种憨态可爱的痴似乎太浮虚太艺术。

  大凡醉心于爱好且把它作为一种美感享受的人必定有魔性痴态。你的痴是一种物忘心外,近乎白描的痴,对人总保持七分的距离,轻意不与人深交。遇到知交必剖心,澄明中容不得半粒杂质。友不多,待之胜于己。苏堤落霞之时与他们话诸子,秦河汉关与他们觥筹把杯探人生,交谈甚畅,地为席,月为被,天露白不知今昔何昔。

  “只缘身在此山中”痴心处,常常归时忘归,归去忘去,一日早晨友人为你送行,提起民间传统,你的话便如开了闸的长江之水,一发不可收,直说得天昏地暗,竟把当天要走的火车误了,误了不算,还对友灿然一笑,“当误,当误,人生难得尽情处”。更痴处,朋友本来为你送行,结局竟成你送他们,一个个把手送到家,一路上叮咛再三:哪儿的工作不好找宜足踏实地,哪儿的温差大,注意加衣爱惜身体,哪样的人不宜深交要注意分寸等等,透心的真诚,十足的痴真。

  若发现朋友弄虚作假,玩弄权技的,必振臂疾呼万万不可,仍不听者必绝交。任人哄,逗,求亦不可复。以青松之直,魏晋之骨给友一道天书旨令:“读周国平去!”绝不留情,义无反顾。

  于学问,“辨章学术,考究源流”字字句句,追本溯源,从不马虎。有源才用,无源当弃,绝不杜撰。对自己更是苛刻有加。除节假日外出采风收集材料,几乎足不出户,一年难得的春节大假,成了你透彻的闭关,即使亲人想见你一面也有难度。不为外界所扰,静坐书房,潜心钻研,为思一学术妙论可坐到暝色,每遇古圣先贤通灵犀之瞬遁身忘世。平日里因难见其人,难得朋友们每有不安,“这四十度的温水”何时何处人间蒸发!寻不到人怕你手机丢了的执意要替你找手机,担心你话费未充的急帮你充值。不见你的人影,他们的生活似乎缺乏一种场景,缺失一种力量的支撑。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其超凡脱俗的品性历来令人肃然起敬。对于食你向来就是简单再简单。清早一碗稀粥,几根素菜,便可作完美果腹。话说某天晚上七点,你顿感天色幽暗,没什么可做的了,才突然觉得饥肠辘辘,饿得头昏眼花。“怎么会这么饿呢?”想想,再想一想,剑眉微挑,双手抚后脑,原来还是早上吃过两个馒头,午餐竟然被无端忽略不计,恍然大悟,暗自苦笑,谁解其痴!

  对于居,无意可为,依梅照水,偎书而眠。宋朝的钱思公好读书,痴到“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手不释卷,勤奋集思至极,欧阳修所作文章也多在“三上”完成,你的“三时”则别有洞天,行走时,睡觉时,沐浴时,思无闲瑕。很多很多的奇思妙文,尽是痴到尽处方易得。

  (二)忠心若石

  贾平凹一生钟情于石头,与石头有着天意相合的缘分。质朴与坚忍成为他性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你的忠心亦如石之淡泊坚忍,似石之率性本真,自自然然将广博的胸襟与磅礴气势与精神信仰孕育其中。不显山露水亦与世无争。

  生于开封古城的你,幼时就被忠孝节义的传统所烙印,你的情是远古的根,你的义是今生的寻,你的忠是对众生万物无言的馈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你时时检视自己的行为目标。

  放不下,舍不得任何一份先祖留下的传统宝贵遗产被流散,被冷落,被消亡。常以一颗捡捡拈拈的赤子之心做着别人不屑一顾的细微补缀。利益之人常耻笑你吃苦不讨好。你让他们笑到最后,执着坚守着呕心沥血的忠心向当地政府,权威机构呼吁呐喊救救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华夏文明不要继续出现断层。

  你的著作〖21世纪文化的战略设计与安全保护〗以饱满的民族激情对中国与世界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独到的剖析与细密的梳理。字字真言如洪钟敲得每个有中国心的人心潮澎湃。你探寻着中华与世界文明的衔接与异质同构,以宠大的劳作将历史与艺术,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经济解析,重构,链接。没有人知道,这其中需要多少的艰辛去完成跋涉,寻访,探索;没有人知道,你有多少次意外晕厥自被救世救民之宏愿惊醒,你不能倒下,你要为艺术而生!艺术穿透着身体中的每条血脉与你生死与共。谁说这不是民族厚重情感最理性的奉献,谁说这不是历史崇高使命感最直接的取证,谁说这不是人类终极关怀最细致的关照与慈悲?

  为了补救与完善许多慢慢失传的民间艺术文化,你甘愿出入一些荒芜贫瘠的乡野,一个人独自面对冷冷的黑夜,别人酣然入梦你还得翻阅浩如烟海的典籍,校正,冥思,注解,求证。二十几岁的华年,没有于风花雪月赏景,只有孤星冷月伴读。艺术是你最贴心的召唤,你的生命为它而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另一篇著作〖钢梁龙舞及龙灯艺术设计全程〗终于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你对图证的挖掘与绘制给理性的艺术以最动情的表达。某些民间艺术失传的不可再生在你奋不顾身的补救中得以再生。

  一方面学术研究经费的极度缺乏,另一方面是生活的千斤重担压身,贫寒的生活环境,双亲一直患疾,药无间断。种种痛苦,种种磨难,种种困厄似乎如泰山压顶致你没有喘息的机会。

  学术研究达到一定的高度,随之也招致一些来历不明的人的忌妒与诽谤,责难与陷害,更有学者公然将你的创意与研究成果据为己有,你无心与他们争论,只是淡然一笑,离开!

  痛定思痛,一切艰难险阻并没有将你击垮。哪怕家人还等着你能抽空回家看一看,你也不能满足他们小小的要求。明明有高价买者索求你的画作,也不肯将这血泪之作出售给那些势利小人。你将所有的切肤之痛掐入骨髓直抵出斑斑血迹,甘愿独自望着它们汩汩流出然后又将它们柔软回溯,不为外人道。自己扛自己当。以文为刀,画为剑,刀剑合并舞出你生命的铿锵傲骨,你把对父母亲人民族国家纯粹的爱化为内心深处的理想,用铮铮铁骨丝丝奉献于所追寻的艺术之巅。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这样写道:“没有伟大的人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高洁行为”,这莫不是你民族精神行为的直接动力与真实写照。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你以顾亭林的:“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反躬自勉。

  “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的思想与行为的强大而是他的内心与苦难不懈抗争的无穷意志与坚忍,你忍着前行,孤独地忍着,忍着……

  (三)空心若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你的空心一如花中君子莲花,不择环境,云水禅心。这种空是一种静态的空,不求任何的空灵,任何的束缚于你只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灵动。你把这种灵动绾上哲思便是大漠孤烟,气吞万里的雄浑;你把这种灵动奏出民风便是江南水乡,山外青山的旖旎;你把这种灵动汇入市井便是气象万历,灯火阑珊处的销魂,你把这种灵动插入广角便是亚洲雄风,大江东去的豪情。

  有学者想以非常优厚的附加条件,在名校执教交换你未来的职业,你不为所动。你要把自己最灵魂的东西给予那些最需要你的人,中国的任何地方不是一个区域概论,贫与富只是一个足点。你的志向不在高山险峰,而是最没有人注意愿意去的贫困山角。“莫听穿林打叶声,一任风雨陪平生”。

  山寨的盛行,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流失,青山秀水的消失不见哪一处都会牵动你惴惴不安的忧思,车马喧的时代,太多的人不愿足踏实地,只想一夜成名,无力改变的浮躁气氛令你不寒而栗。你面对万千学子流着热泪呼吁“从细小做起,幸福本是付出的甘果”,吃着汉堡,嚼着口香糖长大的人群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听且认真地听完,你不知道,你只是默默地给予,默默地进行着微薄的改变。

  对于文学:“它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交流,承载的是世界观的大同,民族感的使命,个人情怀悲悯之间的互通”。对于绘画,“它不应该只是一种母体现实的再现,它应该被赋予一种史实般的情节”。因为你的莲心,你的文字与画作便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役章法,写悲不着一个“悲伤”的字眼便能把人看得满泪盈盈;写景一景牵万景,景景生情;即使是写枯燥的学术文论也能把人看得目不转睛。如莲的文字,不求任何,一派的古风,出水清涟,入水澈洁,自由脱尘。

  你的画作清新淡雅,不拘格套,画出的物比实物更具韵味,水墨点点沾染着永不褪色的生命理想。“荷马有史诗,中国就应该有史画”你在画作中加入青铜,加入史实,加入情节情怀,个个独立成篇,幅幅合并中华民族魂。

  谁人有如此的痴心,忠心,空心?有谁知西北有一位漂泊学子正在为艺术之梦而孤独执着地前行。纵前方是悬崖也有跳下去的勇气,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

  梦是前方的光点,传统艺术是你孤独前行的力量。

  关于传统的散文篇2:中国传统文化

  妃色的岁月在时光的空隙中渐渐沉淀下来,一声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陈迹斑斑的记忆,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屈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之路上屹立不倒,历经代代坎坷,最终在斑驳的老墙上静静绽放泫然的美丽。不知从何时起,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而后对它的钟爱和痴迷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我从中感悟到一个古老的国度点燃的文化之火。

  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让我有第一感触的是“孝”与“忠”。谈起这,我不得不提起我高中所学的《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建”。对于“以孝治天下”的泱泱晋国。“孝”的意义可想而知。孔子曾曰:何为孝?即继承先父之志。从古至今,“忠”和“孝”已成为中国人论好男人的标准。“忠”于事业,“孝”于家庭。在我的理解中,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就是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成功的人,事业的成功是一个男人梦想实现终身奋斗的结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志。儒家学说里曰:“孝者,所以事君也”。孝的适用范围远比忠来的广大,这绝不仅仅是对父母而言,更更要的是对君父、授业解惑的老师。因此,“忠”即“孝”的一部分,那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便不攻自破。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孕育中,褪去华丽的外衣,大浪淘沙,留下的一笔永久的财富,那便是五千年的沉淀—爱国情怀与民族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一方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历代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我想起了先秦哪那些宣扬礼仪仁道的先哲们,想起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想起了那正直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海瑞,想起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戊戌六君子••••••

  他们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生命,这种胆魄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去膜拜。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是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到的有一个价值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给了很好的诠释。自古以来,不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中华儿女从不屈服和放弃。面对各种挑战而不丧失斗志,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永远保持着不屈不饶的精神,在我的人生中,需要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我更应该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瑰丽的诗篇是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到的又一个收获。我听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而哭,那是魏晋的愤恨之泪。我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事故变迁后,我又展望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蓬勃景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铁骨铮铮,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壮志,都让我深深的沉醉。流芳百世的不只是他们绝妙的诗句,还有他们的忠肝义胆,就像秋之落叶,那般返璞归真。

  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我内心深处情有独钟的是感恩。儿行千里母担忧,记得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离家之时,母亲很早为我起床煮饺子,之后父母怀着希望与憧憬把我送上火车站,一直到现在每次离家,父亲还是以一样的方式送我,每次的电话那头总是嘱咐我、关心我,从没有诉说过自己的苦,在此我想再道一声:“感谢你们!”

  或许久久地回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里难免会汲取一些浩然正气吧,中华五千年沉淀的独有的忠孝、爱国民族魂、瑰丽诗篇、道德也值得我们受用一生。宛如冬天里彻骨寒风,落拓不羁。这些精神,于是化为血液,流动在文化的全身,于是成为烙印,镌刻着中华的文明,于是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化流转。徜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不知何时,我走进了它的世界,幸福的我流连于它的世界里,找不到出口。此时,仅需一杯清茶,伴随着传统文化流入心田,就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关于传统的散文篇3:传统的年韵

  在过去,人们期待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的,年的韵味正式融入大家的生活中。说起小年,有很多传说,一般家庭是要进行祭灶来诠释年的韵味,表示过年的开始。

  在千年悠久文化传播下,年的韵味虽然有些改变,但还是有一些传统观念主导着人们的意识。例如,过小年时燃放鞭炮表示庆贺,吃水饺恭贺新年到来,这种习俗南北方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过小年,一家人商量着年的过法,张罗着年货的置办,给孩子们增添新衣,打扫房舍清洁室内外卫生……特别是晚饭后,乡村的家庭主人仍要以传统的方式祭祀灶王爷,打发诸神回归天堂述职。为求新年有新的发展,怕神灵回去说瞎话,买些麻糖涂抹在灶王爷诸神口上,让他们回到天堂说些吉祥的话语,说出的话有甜甜蜜蜜的味。这种作法一般在老年人身上常常表现出来,而年轻人一般不再理睬这些神话般事情。但是,从这一天开始,整个家庭步入年的筹备中,开始布置家园,把一年的尘土清扫一干二净,把家园装点的焕然一新,让新年的氛围渲染,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年的韵味充满整个家园。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中华大地沉浸在年的热潮中,一切活动以年为中心开展,全民投入过年的浪潮中,把万里江山装点的异常绚丽,市场各种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过年,最为开心的则是那些孩子们,选择着自己心爱的物品,特别是鞭炮类东西,各种花炮买了一大堆,为除夕夜晚做准备;而女孩们则选择着鲜艳的服饰,打扮着自己,让青春年华绽放出光华。年是为小孩创建的,过年有小孩才热闹非凡,年味才会十足。不管一年经济效益如何,过年时,一家人总会尽情地分享年节带来的喜悦,把整个家庭成员的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和谐和睦的氛围充盈家庭内外,喜气洋洋,欢歌笑语,表达着一家人对新年的庆贺。

  中国的农历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相媲美,有着一样的韵味。一年一度的庆典,给人们精神境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过年,顾名思义,就是辞旧岁迎新年。一夜分两年,一夜间长一岁,代表着年轮的延伸。小孩为长一岁而欢欣鼓舞,喜上眉稍,呈现出兴奋异常的激越情感;老年人轻轻地唉叹:又老了一岁,表达着对时间的留恋;中年人则是筹划着新的计划,为壮大家园而跃跃欲试,信誓旦旦,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在新的一年大展宏图,把整个家庭推上腾飞的列车,期盼早日奔向小康社会,生活再登上新的台阶……年的脚步不管人们怎么急,仍保持着匀速姿态向前迈进的,一天一天来临,又一天一天过去,时间的车轮无休止地遵循着自我的法则有序的运行着,从来不为人的情绪而改变。

  传统的春节即将来临,放下手中的忙碌工作,放松一下紧张的神情,张罗着过年吧!小年过去,大年指日可待,钱多钱少无所谓,一家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是中心目的。愿天下所有家庭龙年大吉大利,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看了“关于传统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

2.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散文

3.传统文化散文

4.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散文

5.传统文化的传承散文

2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