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顾城的散文范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顾城是当代中国诗坛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为读者所熟知和喜爱,被誉为“童话诗人”。关于描写他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描写顾城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描写顾城的散文篇1:看顾城的诗歌

  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拖动鼠标。用酒精来搅拌浪漫,用文字来宣泄情感。呵呵,感觉很好。

  看着顾城的诗歌,初时,酒不到位,心也不到位。自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我也会写,写的比他不差。酒精的沉积在增加,情感的波涛在上涌,再看着同样的文字,才悟到那一笔一划里充盈的朴实的浪漫。呵呵,就好像温水煮蛙,我醉了,醉倒在这简单的字里行间,醉卧在最浪漫的心海之上。美啊,呵呵。

  看看吧,所有所谓的文学青年,除了情和爱,你们的笔下还剩下什么?!哦,对了,还有性,还有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呵呵,对,那是艺术,最自然最崇高的艺术。是能够铭刻在所有所谓的文学青年和当代大腕的墓碑上的统一论调。呵呵,连我自己都算上,狗屁!文学,再读上两辈子书再说文学吧!

  深挚的情感源于内心,不是嚼字能嚼出来的。呵呵,真正浪漫的不是人,不是文字,而是一个赤裸的朴实的灵魂!让所有人的灵魂在古法老的天平上都衡量一下,有几个不会被三头犬吞噬?恩?呵呵,也许顾城其人也会被吃掉。但是,他的文字不可能被消灭,因为在这字里行间游荡的是一个纯粹的,纯洁的,没有瑕疵的灵魂!!!这个灵魂里,充满的是最实在的希望。也许我偏颇,也许我无知。那么,等到最终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们再来称量一下灵魂的斤两。呵呵,不说了,不说了,我还要看书,继续,大家继续。

  描写顾城的散文篇2:顾城——童话里的火焰之心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兰的花。”

  我对顾城的第一印象并不来自于他充满灵性的诗歌,而是他那轰动世界的神秘的死亡事件,我会好奇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才情之人的理想世界轰然倒塌?是什么让他即使遭人诟病也要决绝而去呢?他心灵深处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他的少年时代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也可以说是无声息却又别有趣味的。小孩子,凑在一起玩玩过家家,扔扔石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至于其他的什么人生道理一般都懒得领会。顾城就是一个“不爱凑热闹的”人,他可以整日蹲在大树下和蚂蚁“交流交流”,八岁就会写作诗篇《杨树》:“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他把自然当做了真心朋友,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有了自己的感情和表情,杨树和人一样“受到伤害”,同时他也会把世事看得更加清楚。就是这样一个在其他孩子眼里的“怪物”,在孩童时代就埋下了内心深处渴望拥有一个纯净童话世界的种子,即使会显得孤单落寞了些。顾城自己也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此刻的顾城却又是在积极地召唤人们走向光明,诗人总是会有复杂的一面和敏感的心思,善于捕捉和描绘出自己的一切所思所感。

  生活总是给予诗人不一般的体验和苦难,却同时又是灵感之源泉。顾城的父亲顾工是有名的诗人和文艺工作者,身份敏感,年少的顾城在__时和父亲等一家子人去往山东的小山村进行劳动,但也是因为父亲,顾城饱览群书,受到天然的启蒙。这一段日子,顾城和父亲在乡下养猪喂猪,也颇自得其乐,但是一想起自己家乡北京和自己心底对于诗歌的热爱他们终归难以释怀,这种融入血液深入骨髓的感觉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顾城鼓起勇气告诉父亲:“火焰是我们诗歌的唯一读者。”顾城借诗歌表达有无奈与痛苦,但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顽强的跳动,这个时期顾城体现出了他后期少有的坚韧。

  还有在爱情中勇敢冲动的顾城,让人难以置信的主动谱写了一曲无法复制的恋曲。有谁会想到一个沉默到深处的人会对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一见钟情,还是在回北京的火车上的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更是冒着被认为是“耍流氓”的危险将自己家的住址写在纸上塞到了女子的手中,顾城的大胆奔放让我惊讶,同时我很快就想通了,一个本就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生活的纯净的人遇到中意的人怎能错过,顾城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读过那么多的外国小说,写过那么多的诗歌,不是吗?一个未与世界有过太多接触的孩子,不会去在意太多世人的眼光,也没有对于情爱的后果的充分考虑,“爱就是爱!”而这名女子也在往后的生活中与顾城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不久便成为了顾城的妻子,同时也是顾城后来生活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角色。

  顾城和妻子谢烨后来游历欧洲各国传播思想和文化,由于顾城对于人情世故和社会的不适应,顾城和妻子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这正好符合顾城心中童话世界的模样,他们自给自足,苦乐自知。孩子“小木耳”的出生让谢烨激动不已,而顾城对于妻子的爱有着最完整的要求,他真实却又有些残忍,于是他对小木耳抱着又爱又厌的态度,妻子心生不悦,生活的摩擦加之其他人对于夫妻两人感情的介入,让本就脆弱敏感的顾城难以接受,顾城一度爱上两个女人不想放手,而那个“英儿”的离去让他的心破碎,同时也让谢烨的心沉入深渊。顾城总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却也忘记了身边这个活泼外向的妻子因为他放弃了外面色彩斑斓的生活,给他架起了一座通往社会的桥梁,忘记了大气的她也不能一直看着自己的丈夫为她人神伤,直到妻子想要离开自己,顾城惦念挽留无果。新闻报道,妻子谢烨被斧子击伤,不治而亡,顾城随之自缢。顾城,最后选择了“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出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斯人已逝,愿天堂似童话般美好。对于顾城,还是不能仅从道德上去评判他,也许正是人们对于他的诗歌的无限喜爱,受到他的诗歌的精神洗礼,他们才会对于这样一个结局不太满意,甚至于显得失望。但是,正是因为顾城的故事无法复制,所以他的诗歌才会有更多的色彩。虽然顾城不能再回来,但是他的诗歌讲一直陪伴无数人走下去。

  描写顾城的散文篇3:顾城的悲哀

  说起顾城,免不了说起文人的悲哀!这悲哀,一是文人自身的悲哀;一是历史传承的悲哀;一是社会造就的悲哀。顾城的悲哀,囊括了这三项悲哀!

  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岛,顾城用斧头杀妻之后,在一棵大树上自缢身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管现在人们对他是褒是贬,当人们对他的诗歌感叹和欣赏的同时,也肯定为他的冷酷和无情而惊恨。做为一个作家、一个诗人,顾城的一生,都和贫困的生活分不开。而做为文人,他想像陶渊明那样隐居起来,过着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但事实上,他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生活。他在激流岛自己搬石头盖房子,养鸡养些小动物,想让自己真正进入世外桃园生活。然而,这种生活显然没有让他的精神进入到最佳的状态,反倒是贫困把他们给压倒了。这其中,也或许是人们所说的,是婚外恋情让他彻底崩溃,无法继续清高地生活下去。总之,不管是哪一方面,顾城显然是做不到脱世离尘的!

  一向戴着一个用裤管做成棉帽的顾城,他自诩不想让世俗的烟尘沾染他的思想。他要保持他的自我清高,而正是这种自我清高,毁灭了他真正的人格。当我们读起他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的时候,我们又会想起另外一个他,并为这个他深感痛惜,甚至痛恨!当他对他的妻子挥起斧头的时候,至少,他当时已经神经错乱,成为一个可恶的嗜血者。

  这是顾城的悲哀,是一个文人自身的悲哀,这种悲哀源自于自我。当他感到清高却又污浊的时候,他已经无法直面这个世界和亲人。他的思想在混乱之中忘记了自我,走出一条诸多文人走过的,分裂神经之路!

  而当我们追溯历史文人的时候,范进中举显然不只是科举制度让一个文人发疯,而是文人的本质比较难以承受较大的刺激,对社会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不够强所造成的。他们似乎觉得只有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才能真正获得生活权力,包括现代文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无一例外地想通过文章,过上好日子。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太现实!这种想法不但局限了他们的生活,也局限了他们的思想!其实后来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文人的病态心理和艺术的本身,总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有一种病态的心理,但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很多名人、伟人、文化人,生意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偏激的病态心理。这种偏激的病态心理让他们产生偏激的思想;而偏激的思想同样又产生偏激的追求;偏激的追求,却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一种是好的,而另一种却是坏的,但不管是好的是坏的,都常常会流入一种神经质的状态当中,让人产生另外一种极端。

  顾成是个诗人,而且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是个划时代的诗人。他的极端造就了他的成就,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恶果。当人们把他当作诗人的同时,也把他当作一个罪犯。他不但残害自己,也残害别人。这种事例可以追溯到一些伟人们的身上,他们往往既有丰功的伟绩,但同时也双手沾满鲜血,臭名远扬!

  如果说顾城的思想存在极端,是文人的极端,是历史的极端。那么,在这里,我们又不能不提醒大家说,这其实也是社会的一种极端,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以顾城的才华和成就,是应该有很多光环和回报的,但他却没有。他的稿费很少,生活很艰苦,几乎是天天为了生计犯愁。顾城对诗和文学的贡献,显然是很大的。然而这个社会又给了顾城一些什么回报呢?这种回报显然是极不公平的。在同等努力得不到同等回报的时候,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平衡的感觉。在只有精神没有物质的生活环境里,个体是最容易产生压抑而走向极端的。

  其实,我们常常把精神文明放在首位,但事实上,没有物质的精神文明,显然是不可靠的。我们都知道,物质不管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当今社会,他都是凌驾于精神之上的。物质的需要,先于精神上的需要。我们可能会因为没有粮食没有水而死去,但一般不会因为没有一本书而死去。史前人类首先要能够有衣食住行,才能发展繁衍,才能有文明甚至最后的精神文明。人们要有饭吃,才能享受饭菜之外的精神境界。因此,顾城的悲哀,同样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悲哀,一种报酬分配不均的悲哀!当一个人穷得只剩下思想时,我们又会发现,善于思考的文人,更是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们会越走越远,越想越怕,最后,走向另一个可怕极端!

  今天,当我们在这里说起顾城的时候,我想,历史给了文人于悲哀,但文人却不能自己悲哀;当社会发现文人悲哀,社会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调节和反思这种悲哀。有人曾经说过,在一万个比较成功的文人当中,能够有成就且享有盛誉的,只有一个。也就是说,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文人,他们是不成功或者不是很成功的。那么,当一些极少数人成为社会的宠儿时,剩下的那些大多数的人呢?他们往往艰苦地挣扎在生活线上。更有甚者,像顾城这样出类拔萃、极其顶尖的文人,也会陷入生活困境,除了自我本身之外,社会难道就没有任何责任吗?

 
看了“描写顾城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关于顾城的精美散文

2.顾城散文诗 感觉

3.顾城散文诗 弧线

4.顾城描写弧线的诗

5.关于顾城描写远和近的诗歌

2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