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现代作家 > 季羡林 >

荷塘清韵季羡林

时间: 如英2 季羡林

  《荷塘清韵》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荷塘清韵季羡林的内容,欢迎阅读!

  荷塘清韵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 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与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 ,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荷塘清韵季羡林读后感

  中午,喻老师和我说起读书的事情。

  喻说:“你上次给我说季羡林写的清塘荷韵,我读了,感到真好,让人相信希望会变成真实的。”

  我听她谈这篇文章,合了我的心,我在这里再一次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回忆一下,给我一点人生力量信心,不要对人生产生失望之感,始终如一的去找寻那个希望。

  季羡林大师最喜欢荷花,文章开头写道三十年前初搬来时,他住的地方楼前有清塘数亩,曾经有过荷花记忆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每一次望见自己的池塘空空的感觉,在他看来是塘,应有绿色的,那怕是芦苇也行,但他最渴望有的还是塘里应有荷花。季羡林写道:”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这可见季羡林对荷花的喜爱。他写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他的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荷花作为一种美和精神的象征,是季羡林愿意为此付出渴望找寻到的。我想到了他的心迹,他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有时很难一时有什么成果出现,他把这一切心情都写在这篇散文中了。

  季羡林渴望自己的塘中有荷花,有湖北的朋友为他送来洪胡的莲种,他写道:“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他写的这个莲种,“外壳呈黑色,极硬”,给这个莲种加上了作者的性格投影在里面,我很喜欢这个极硬的莲种,希望它破壳而出,人们对一种美好的事情渴望,无不是这种心情。

  季羡林把莲种下到自己的池塘里后,天天去池塘看,这种心情是每一位朋友都有过的,我有一段时间给一家报社投稿,能不能发表,天天都要把电子邮箱点开一次看看编辑有没有回信,我想和我的这种心情是相同的。有一天季羡林去池塘看时,看到了自己盼望的情景出现了。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看到这情景季羡林心中涌出高兴的心情,总算自己的劳动没有白付。他希望自己的池塘开出灿烂的荷花。

  第二年池塘并没有开出有如自己希望的荷花,他写道:“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我联想到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希望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出些什么成绩来,可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想当归想法,所希望的并不出现,这种心情只人经历过对美好有所追求的人才能休会到的。比如爱好文学的朋友虽然爱好着,读书练习写作,投稿,可是没有一篇作品发表出来,这时候的心情失望,急躁虽然不顶用,“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这一句说到我的心上去了,季羡林希望荷叶从淤泥中长出来,看它的目光时那种心情,能用目光给吸出来吗。

  第三年总算有奇迹出现了。季羡林写道: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以花写事,写人的心情,以花写人的性格。虽然有了一些收获,可是作者还希望有更大更多新的收获,可是第三年对他来说虽然有希望却还不并很大作者对第三年的描写心情是这样的:“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最给季羡林带来希望的是第四年,作者这样写道:“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作,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整个池塘”。季羡林所希望的荷花盛开的局面终于在第四年成真了。

  以下季羡林写自己通过荷花开放写自己的心情。“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 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 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世界美的事物需要人们欣赏看它,看时就会净化心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季羡林欣赏荷花时,获得了一种特别宁静的心情。

  作者写荷花对人生的参悟,他这样写道:“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 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池花对影落,细细地思考下去,确是很有意味的,是花开花落,是生命的永存,是有限和无限,是一瞬和永恒,能给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季羡林塘中开得如此灿烂的荷花,花红叶绿,可是也有它凋谢的时候,虽是这样,季羡林没有一丝失望,他写道:“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 能够圆的。" 在这篇散文结束时,又引用了一雪莱的诗”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季羡林这篇散文当时我读时,给我的心灵震憾启发是很大的,因我就在一个虽然对人生充满希望可还没有一丝希望时读的,我也盼望着我门前池塘里有荷花开放,近几年来读书写作虽然没有别的作者发表的作品多,却也偶有作品发表,我把它当作对人生一种盼望放在我的心中,也应了季羡林散文四年来犹如荷花开放的经历。

  冬天来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句诗又一次点亮了我对人生美好到来的信心。

  读荷塘清韵,让我再一次明白了所有的人都会从无希望之中走出来的,只要努力,只要有信心,只要对自己还有所盼望。

  这个中午,和同室朋友一席谈季羡林的文章,让我重新回忆了这篇散对我的启示。

  我给同室的朋友说:“季羡林是中国的文化大师,从这篇散文中能看出他是一位很努力很有上进心的人,绝不是把一切都看得虚无,他的弟子钱文忠就是这样一个人,钱文忠接受中央台一位记者采访时,说为了传播中国文化,愿为些牺牲自己的生命都愿意,就知道他是从他的老师季羡林那里受得了自己的教导。”

  我的朋友听了我翻话之后,感动得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我也被季美林做学问和做人的精神在感动着,很久很久的在心中回味着季美林散文中每一句话,用心想时,给了我很多启发,将我从失望中突然醒悟过来,让我做人先要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起来,一点一滴地努力起来,会向前面迈出一小步路的。
看过“ 荷塘清韵季羡林”

1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