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边城 >

沈从文边城的读后感

时间: 如英2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沈从文边城的读后感,以供大家阅读。

  沈从文边城的读后感一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一、用诗构筑的生命牧歌——真美

  (一)、借边地生活表现理想的人生形式

  《边城》渲染了远离都市的乡镇的古朴美与山野美。《边城》借描写表现湘西人民淳厚古朴的民风,原始自然的生活,传达出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美丽独特的湘西风土人情

  沈从文借美丽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绘制出理想人生形式的画幅。那里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两岸多高山,山中多细竹。近水人家多在桃花杏花里。作家以他那清秀的笔调勾勒出湘西大自然的胜境,并在这青山秀水的处所展开人事的摹写。《边城》这些湘西地方山川风物,民情风俗的生动描绘,不是游离于小说所要表现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之外的奇风异俗,而是作家理想人生形式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诗化散文化的小说体式

  沈从文是著名的文体家,以其对小说文体的大量实践并卓有成就而为人所称道。《边城》中,他力图打破小说、散文、诗歌的界限,以论文网http://www.lwfree.cn田园山水诗般的笔墨描绘着湘西山村古朴和谐的生活和优美善良的人性。作者采用一种舒缓而又优美抒情的笔调,使叙事散文化、诗意化。小说行文散漫自然,开篇大量描写边城山川地理、人情风物,而不是直接进入故事。这种叙述使得小说行文结构散漫,叙述的种种不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生活本身,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

  当然,作为一部小说,《边城》不可能没有情节,也不可能没有故事。但作品主要写边地美丽纯朴的风土人情,书中人物也不是以刻画性格,塑造形象为目的设置的。对于全书的主要人物翠翠,作家主要写了她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作家把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憧憬蕴含在人物、景物、场面的描画中,夹带在娓娓而谈的平静叙述中,形成了沈从文小说文体的诗化与散文化特征。因此,《边城》是小说,也是抒情诗和风俗画。

  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悲剧美

  (一)、理想光影下的幻景

  沈从文几乎是倾其一生的热情来诠释湘西世界的美好人性。《边城》中的翠翠是他作品中女性形象创造的高峰,一个集中了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理想的代表。在翠翠身上,沈从文把他对纯美女性的想象推到了极点。沈从文以自然、纯净、活泼、自在、健康作为翠翠的生命元素,他认为这是珍贵的人类精神性格,它具有水一样的灵性,鲜活而生动,凭着简单而单纯的信念生活,自由纯朴地在自然中成长,从自然中吸收生命营养,顺应自然。事实上,湘西这块土地上还有另外现实的一面,自然条件恶劣,女人们需要和男子一样承担沉重的家务活动和更多的家庭责任,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磨难。

  翠翠在沈从文笔下是善和美的化身,是人性最坚实的代表,她所传达出来的人性却发人深思。对爱情的含蓄和对自己幸福的隐忍到底是人性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有很多研究者对《边城》的真实性以及它的人物原型上进行考察,意在从中为沈从文塑造的湘西世界和人物找一个对应的佐证。《边城》的故事发生地——茶峒确有其地,但茶峒城边清水江却非常窄小,远远容不下沈从义在《边城》中所描绘的那样能够使几条龙舟并排前行;翠翠摆渡的碧溪咀也没有对应之地。于是研究者们认为《边城》只不过是作者对家乡做出的一个心灵的梦而已。沈从文想给读者一个最接近湘西世界的文本,但就连他给予翠翠的最重要的品性都已经不那么可信。

  可以看到,在对湘西风情的赞美之下,沈从文需要翠翠承载的是他对湘西女性的所有美好的想象。把翠翠作为构筑湘西之梦恬静而优美的基础,完成自己对湘西女性的心理“朝圣”,是作者隐含的创作意图。

  (二)、现实碰撞下的尴尬

  毋庸置疑,翠翠的美是沈从文以一双未受城市污染的“乡下人”的眼睛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提炼出来的。尽管翠翠不符合现实中的湘西风情,但从文本的意义来看,沈从文这种写作方式对当时读者带来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边城》是沈从文在文本上对湘西世界最后的最美的编织和倾诉,《边城》里的翠翠也成了他所能奉出的最后一位出色的产儿。这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从何而来?大多数的研究者似乎更愿意从那个时代的政治因素出发,探寻这种遗憾的产生,却忽略了从沈从文自身及湘西的现实因素。l933年冬天,沈从文开始写作《边城》,作品尚未完成便因母病而返乡探亲。这期间,湘西的变化给了沈从文极大的震撼。他发现自己在作品中给予了无比温爱的湘西人民正在将正直朴素的美一点点丢失,现实中的湘西世界早已剥落他想象中的诗意和温情。尽管在《边城》的写作中,沈从文已经感到了现实湘西对自己的压迫,可他还是以自己最擅长的诗意化处理和抒情化叙述为湘西唱出了赞歌。

  三、结论

  沈从文常说“美丽总不免使人忧愁”。《边城》里,最后的那一场雷雨淋湿了所有美丽的意境和希望。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终究是经作家提纯净化过的俗世,它高出了现实,成为想像和梦幻之中的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理想世界”和“精神家园”。这篇作品里笼罩的那种哀愁和忧伤都是现实无法企及理想所暗示出的悲剧性表现。梦幻终会如风流云散,优秀的作家并非要让读者悲叹梦碎幻失后的虚无,而是想通过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好梦醒来时的痛惜给人以启发和追求。

  沈从文边城的读后感二

  《边城》被誉为“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它所呈现纯净的感情带给人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

  老船夫在一个风雨夜悄然无息地离去了,在临死的一刻还在为翠翠找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而担忧,翠翠悲痛欲绝,但杨马兵对她的关怀使她渐渐好转。这样纯纯的感情,不声不响地流露,却让人为之心痛。

  如此玻璃般透彻人心的感情,怎能不令人心醉呢?青年男女爱情的萌芽,家人之间亲情的美好,邻里之间互爱的朴素,直至生离死别的哀痛。赤裸裸地直戳我的心灵,忍不住叹一句:这种平凡的情感早已胜过北方的雪之纯了哪!

  纯洁的友情似一朵菊花在深秋绽放出温暖。越南战争时,炮弹坠落在一所孤儿院中,一名小女孩受伤了急需输血。小男孩麦克以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依旧为她献了血。当护士问起原因时,他的答案只有七个字:“因为我们是朋友。”简单的一句话,把友情的纯洁述说到了极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纯美的爱情似一株百合散发着永久的清甜。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他得了绝症,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照顾了他两年。当医生告知她他的生命挺不过这一周时,记者为这个感人的故事匆忙赶来了。当记者提出拍合照时,他拒绝了,他说,将来她还要嫁人,不要影响她以后的正常生活。纯美到心碎的爱情——只希望Ta可以幸福,或许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纯净的亲情似一支玫瑰透露着浓郁的芳香。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曾再三告诫学生不要去接住坠落的物体。那次他们先天痴呆的女儿爬上了四层楼楼顶,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接住了女儿,废了双臂。爱中没有力学,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理由,却诠释了亲情的纯净——只求家人平安,不求自己存活。

  有些感情,是世界上最纯的事物。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举动,亦没有过于华丽的千言万语,只需要一份够纯的情便足矣。

  沈从文边城的读后感三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它展示了一种近乎野兽纯厚的个性,一种素朴真实的人情美。

  沈从文的小说中永远隐藏着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悲,那么边城也毫不例外。小说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人的情感纠葛为情节线索,展现了湘西人民深刻于骨中的悲剧性格与美善纯朴。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着重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更有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大佬天保的豁达大度,二佬傩送的专情热血,顺顺的慷慨豪爽,杨马兵的热情质朴。作者用细腻柔情的笔触,塑造了这些美丽善良的湘西人民,似乎世间所有美好的品德都赐予了他们。作者却不只是有意无意中,开始了对湘西人性中的美和善的悲剧性思索,他们的哀乐,同样无一不让我潸然泪下。天保为成全翠翠与傩送而死,傩送挣扎于兄长与爱情之间选择远走他乡,老船工奔走于翠翠的婚事而于风雨夜里长眠不起,更有翠翠愿花尽一生等待傩送归来。这等等的故事,又让我思索,为何纯朴善良的湘西人民,却有着无尽的悲哀。读完这本小说,却让我挣扎于对湘西人民善良性格的钦佩,对他们无可避免的悲剧生活的哀痛。甚至想在最后文上一句,究竟是什么造成最后的悲哀,却也无从回答。

  《边城》也同样是一部风俗文化小说,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小说的前三章便集中笔力描绘湘西的风物景观和风俗习惯,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河里上下行的船只,河边的吊脚楼,原始古朴的碾场等等湘西特有的山水风物,以及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和男女对歌定情等风俗,都展现了湘西人民质朴的生活。

  正如沈从文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是乡下人一般,他用乡下人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属于乡下人的史诗。

2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