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边城 >

边城的风情美

时间: 如英2 边城

  《边城》是一首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赞歌,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边城的风情美。

  边城的风情美之 恬静真朴的自然环境

  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先生以其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湘西边境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 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还有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沿河攀引缆索的渡船,以及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清丽,优美如画。这里的风光,没有人工雕琢与粉饰的痕迹,是大自然原生态的呈现,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边城的风情美之 新奇瑰丽的湘西风俗

  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施蛰存评价说:“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表现出仁厚、纯朴的民土风情。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慕之意;端午节,家家户户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上观赏赛龙舟,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他们舞火龙、耍狮子、放烟火,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之中……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如果是在边城以外的其他地方,总会有人对它的得失计较一番。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上,都显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边城的风情美之淳朴善良的人性

  沈从文在小说中为我们构造了-个和现代都市文明迥然不同的湘西世界。它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侵蚀,保留着古朴、自然、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

  渡船老人勤劳、善良、淳朴、厚道、忠实。他管理着碧溪咀的渡船,从20岁起便守在这溪边,50年来,无论晴天雨天,必定坚守船头,不知渡了多少往来过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遇到过渡人要付钱时,他便严正申明:“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给了钱,老人便用这钱买了茶叶和草烟,在六月里,将茶叶用开水泡在大缸里,供过路人饮用,草烟就给过往渡客解闷,或慷慨送给他们。有时他进城买酒,遇到熟人必请人喝酒。他和外孙女却过着相依为命的清苦日子。却安然自得,其乐融融。这一切莫不体现渡船老人身上美好淳朴的人性美德。此外作品中天保的豁达大度,傩送对感情的执著,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等,这些都体现着边城的人们身上的一种人格的魅力,展现着理想人生形式的人性美。这也是作者所要歌颂的劳动人民的人性美、生命美的具体表现。

  小说中,沈从文讴歌了以人本能欲望为前题,自然而然地产生淳朴爱情,这种爱情是人性爱,更是人性美。翠翠的爱是坚贞不渝的。她对傩送的爱情纯洁自然,丝毫没有受到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而是出自自然的人性。翠翠的爱,就像山野间盛开的山花,自然真切而又震撼人心。她爱傩送,不因人事的周折而改变。她拒绝天保托媒说亲,天保因情场失意溺死茨傩,傩送因此对她和祖父产生误会,一气之下驾船远走他乡,她却仍然坚守对傩送的爱。祖父去逝后。她独守渡船等待着那个没有归期的爱人。翠翠以一颗纯洁的少女之心,谱写着人性美的爱情颂歌。傩送也是一位优秀的小伙子,身体强壮,为人和气,不仗势欺人。他第一次见到翠翠就倾心翠翠。为了爱情,半夜里很诚实与坦白地为翠翠唱歌。当他面临渡船和碾房的选择时,为了爱情,他舍弃了碾房,宁愿继承一条破船。这样的爱才是纯粹的、伟大的、真挚的、令人向往的。这正是作者对爱情的彰显,对爱情本色的赞美,对人性美的诠释。

18316